产品世界
原药 制剂 肥料

返回列表

星空体育app官网入口:阳光玫瑰葡萄产业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探索

来源:星空体育app官网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2:27:15

星空体育app入口:

  阳光玫瑰葡萄因其高糖度、耐贮运等特性,近年 来在我国种植培养面积迅速扩张,2023年全国种植培养面积 已突破13.33 万 hm2,成为果农增收的重要经济作 物。然而,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背后,存在盲目扩产导 致品质下降、滥用膨大剂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、品牌 附加值低等问题。如何通过技术革新与制度优化实 现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焦点。湖 南省澧县作为“中国阳光玫瑰葡萄之乡”,自2018年 起通过系统性政策扶持,推动葡萄产业升级,其“品质 提升十条措施”具有典型示范意义。笔者以澧县实 践为切入点,探索全国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的实现路径。

  国内外学者对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多集中于品 种选育、栽培技术优化及市场分析。杨灿芳等总结 出一套高宽稀植、改良土壤、控产提质、产品溯源等葡萄生产和经营模式,为我国南方地区葡萄产业精准化 栽培,细致化管理,创新性经营,培育高端产品,打造 知名品牌树立了典范;王海波等提出鲜食葡萄的高 光效省力化树形和叶幕形,有效解决了葡萄生产的全部过程 中的农机农艺融合问题。然而,现有研究较少从政策 协同与产业生态视角探讨品质提升的系统性策略。 澧县的经验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新的实证案例。

  笔者在本文中采用案例分析法与实地调研法,结 合全国产业统计数据与澧县政策文本,系统分析阳光 玫瑰葡萄产业的现状及问题。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 部公开报告、澧县及对当地20家葡萄合作 社的调研记录。

  截至2024 年,全国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培养面积达 14.67 万 hm2,大多分布在于云南、湖南、江苏等省份,其 中湖南省占比约18%。但部分地区因盲目跟风种 植,导致市场供过于求,价格波动剧烈。

  农户过度追求产量,忽视疏花 疏果等关键技术,导致糖度不足、果粒松散。 3.2.2 质量安全风险隐患 滥用膨大剂、农药残留超标等 问题频发,影响消费者信心。

  区域公用品牌缺乏统一管理, 企业品牌附加值低。 3.3 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市场消费特征与产业链痛点 3.3.1 市场消费趋势与需求结构变化 随着居民消费 升级,阳光玫瑰葡萄以“脆甜多汁、玫瑰香气”的特点 成为高端水果代表,2023年全国终端市场均价30~60 元/kg,较普通葡萄溢价100%~200%。京东、拼多多 等平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线%,消费者 更关注“糖度”“无籽化”“绿色认证”等品质指标,60% 的消费者愿为可追溯的安全果品支付10%~20%的溢 价[5]。但市场分化明显:精品果(糖度≥18%、穗形整 齐)供不应求,地头价可达40元/kg以上;而劣质果 (糖度<14%、膨大剂残留)售价低于10元/kg,出现 “冰火两重天”的市场格局。

  (1)种苗繁育环节:国内优质脱毒种苗供应不足, 部分产区依赖日本、韩国进口砧木,单株成本5~8元,且存在品种退化风险。云南某合作社调研显示,因种 苗带毒引发的病毒病发生率达15%,导致667m2产 量下降20%。

  (2)采后处理环节:冷链物流配套滞后,全国预冷 处理率不足30%,常温运输损耗率高达12%,远高于 发达国家5%的水平。江苏某经销商反映,因贮运不 当导致的糖度下降和果面损伤,每年造成约10%的 经济损失。

  (3)加工环节:深加工产品匮乏,目前95%以上 以鲜食为主,葡萄汁、葡萄干、葡萄酒等加工转化率不 足5%,与巨峰葡萄40%的加工率形成鲜明对比。 湖南某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尝试开发阳光玫瑰果酒,但因原料成 本高、风味稳定性差,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。

  4.1.1 发布产品质量标准县葡萄办根据“澧县葡萄”地标 产品质量标准,发布《阳光玫瑰葡萄标准化生产操作手 册》,严控667m2产量上限,细化疏花疏果、留穗量、 叶果比等技术参数(果实糖度达到17%以上;667m2 产量上限2500kg)。

  4.1.2 严格执行肥水管理、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 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,在秋季采果后及时施入,占全年施肥 量的60%以上;追肥以速效肥为主,在萌芽期、开花 期、膨果期等关键时期,根据树体营养需求,合理施用 氮肥、磷肥、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。推广氨基酸水溶 肥替代30%化肥使用;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提高 肥料利用率,减少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。 采用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,减少 化学农药使用量。通过清园(图1)、覆避雨膜、合理 修剪等农业措施,减少病虫害滋生环境;利用糖醋液、 性诱剂、杀虫灯、防鸟网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;采取释

  放天敌昆虫、使用生物农药等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。 开展统防统治服务,集中采购生物农药减少相关成本。 成效:澧县通过发布《阳光玫瑰葡萄标准化生产 操作手册》,严格限定667m2产量上限(≤2500kg)与 糖度标准(≥17%),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化肥 使用量减少30%,果实糖度平均提升15%。

  继续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为产业 发展提供技术支撑,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、湖南农业 大学等产学研机构的合作,组建专家服务团(含植保/ 营养/栽培专家),在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培训指导。产 业协会在本地葡萄种植能手中培训一批技术土专家 (图2),由葡萄主产镇街负责选聘,全县统一技术服 务标准。全县每个葡萄主产镇街(城头山镇、官垸镇、 如东镇、小渡口镇、澧西街道、澧南镇、澧澹镇、澧浦 镇、澧阳镇、大堰垱镇、涔南镇、梦溪镇)明确一名葡萄 专干,负责落实本镇街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事宜,对接县葡 萄办、产业协会及技术员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。

  4.2.2 打造一批展示园围绕果品质量提升,在主产 镇街重点开展肥水管理、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、病虫 害绿色防控等方面的试点工作,引领带动全县葡农实 行标准化生产。每年确定县级展示园10个、镇级20 个、村级30个,涉及葡萄种植培养面积666.67hm2。对展示园在项目资金、舆论宣传、活动组织、荣誉奖励上给 予支持。

  4.2.3 成效组建“专家服务团+本土技术员”双轨服 务体系,年均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50场次,覆盖90%以上种 植户。2024年澧县葡萄优质果率从65%提升至82%。

  支持名牌农产品申报认 证,对获得相关荣誉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给予奖励扶持,对获得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认证的生产企业 与种植基地,优先推荐为国家、省、县各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 与示范园。全方位策划包装宣传“澧县葡萄”品牌 (图3),鼓励企业利用“区域公用品牌+企业品牌”双 品牌模式,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、知名度、美誉 度。支持实力丰沛雄厚的葡萄合作社与种植大户使用“澧 县葡萄”公用品牌,凡授权使用“澧县葡萄”公共品牌 的合作社/企业须在果品包装盒上注明合作社/企业 名称。

  4.3.2 加强果品质量检验县葡萄办、镇街和县产业 协会共同发力,定期对葡萄园的土壤、肥料、农药进行 检测,及时推送相关施肥、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、病虫 害防治等技术信息,减少果农对农资商的盲从和依 赖,确保生产的全部过程符合绿色食品标准;引导果农对果 品进行自检,根据属地管理原则,相关镇街对上市的 葡萄产品做不定期抽检,严格把控产品质量,杜绝 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。

  4.3.3 加强投入品的使用与监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 部门要加大对葡萄用药用肥的监督管理力度,联合市场监 管部门开展专项行动,整治早采、滥用膨大剂等行 为。农药重点打击葡萄经营假劣(重点无标签)、标签 不合格和不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应用限制范围、使用方法 和剂量、使用技术方面的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几点、安全间隔期使用 农药等行为;肥料重点打击生产、销售未取得登记证 的肥料产品,假冒、伪造肥料登记证号,生产、销售的 肥料产品有效成分或含量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符等 行为。4.3.4 加强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普遍的使用“国家农产 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”,逐步实现种植档案 电子化、农事操作可视化、检验测试的数据云端化。每个生 产单元设置专属溯源码,消费者可扫码获取产地环 境、施肥用药、检测报告等数据。制定《澧县葡萄质量 信用评估办法》,每季度组织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开展全覆盖抽检。对连续三次荣登红榜企业,授予“质量标 杆园”称号;黑榜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名单。检测结果 通过媒体及交易市场电子屏公布。

  4.3.5 推进种植管理信息公开组建专业摄制团队, 建立全生产期拍摄机制,重点记录萌芽期生物防控、 膨果期水肥管理、成熟期糖度检测等。通过兴农有 澧、澧州农事、方圆四季、城头山视窗等抖音号、视频 号发布整个葡萄生产季的实时农事场景,全面宣传澧 县葡萄绿色生产过程。

  提升果农的果 品质量意识,树立“澧县葡萄”品牌形象;禁止“一刀 清”采收模式,规范采收程序,按采购协议分时段、分 批次采收,分级包装。制定《澧县葡萄分级采收标准》,按照订单需求实施“标签”管理:一级标签(精品 果)糖度≥18%,单穗质量900±50g;二级标签(优质 果)糖度≥16%,单穗质量900±100g;三级标签(商品 果)糖度≥14%,单穗质量900±100 g。实现糖度、粒 质量、色泽三维分级。及时发布葡萄鲜果市场行情, 实时对接全国主要批发商业市场价格指数,执行“日报价、 周分析、月预警”制度。培训经纪人法律意识,推行规 范的购销合同文本;依法保障葡萄购销双方合法权 益,化解经营纠纷。

  4.3.7 成效建立“生产-检测-追溯”全链条监管机 制,依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,实现100% 生产单元电子化溯源。同时,推行“区域品牌+企业 品牌”双品牌战略,授权使用“澧县葡萄”标识的企业 溢价能力提高25%。

  (1)农旅融合示范工程:依托城头山镇“世界稻作 文明发源地”文化IP,打造“葡萄采摘+稻田研学+乡 村民宿”的体验式园区。2024年举办“第十九届澧县 葡萄节”(图4),吸引游客12万人次,带动餐饮、住宿 收入超800万元。

  (2)数字营销矩阵构建:组建专业直播团队,在抖 音、淘宝等平台开设“澧县葡萄官方旗舰店”,2024年 直播带货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。创新“云端认养”模 式,消费者可通过VR实时查看葡萄生长状态,认养 订单量年增60%。

  4.4.2 成效产业附加值显著提升。三产融合使澧 县葡萄产业从单一种植向“体验经济+加工增值+数 字营销”转型,2024 年产业综合产值达25亿元,较2018 年增长150%。其中,农旅收入占比12%,加工 品收入占比8%,电商销售额占比突破20%,形成“一 产强、二产优、三产活”的发展格局。

  借鉴澧县经验,制定全国性阳光玫瑰葡萄生产标 准,明确667m2产量、糖度、果穗质量等核心指标,并 通过财政补贴引导农户采用绿色防控技术。

  建立“科研机构+地方政府+行业协会”三方协作 机制,培育本土技术骨干,解决技术推广“最后一公 里”问题。

  推动农产品追溯系统全覆盖,严厉打击早采、滥 用激素等行为;支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,鼓励企业通 过认证提升产品附加值。

  推广澧县“分级采收+订单农业”模式,建立全国 价格预警平台,减少市场波动对农户的冲击。

  5.5.1 智慧种植系统应用推广物联网监测设备,实 时采集土壤墒情、空气温湿度、光照强度等数据,通过 AI 算法自动生成施肥灌溉方案。澧县试点数据显 示,该系统使水肥利用率提升25%,人工成本下降 30%。

  5.5.2 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“阳光玫瑰产业 大脑”,整合种苗繁育、种植管理、市场流通等数据,实现: (1)种苗溯源:扫码可查苗木品种、砧木类型、繁 育单位,从源头杜绝“套牌苗”“带病苗”。 (2)市场预警:通过全国300家水果批发市场行情报价监测,提前2周预测价格波动,指导农户错峰上市; (3)质量信用评估:将检验测试的数据、追溯信息接入企 业信用档案,对黑榜企业实施联合惩戒,2024年澧县 因质量上的问题被处罚公司数同比下降60%。

  澧县的实践表明,阳光玫瑰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发 展需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,以技术创新为驱动,以品 牌建设与质量监管为保障。建议在国家层面出台专 项扶持政策,整合科研资源突破技术瓶颈,同时也加强 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,推动产业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品 质优先”转型。未来可进一步探讨不同产区资源禀赋 下的差异化发展策略。

  建议将阳光玫瑰葡萄纳入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 设规划》,设立专项基金,重点支持: (1)种苗繁育体系:在陕西杨凌、河南郑州建设国家级脱毒种苗繁育中心,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。 (2)冷链物流网络:在主产区建设100个产地预 冷中心,补贴30%的冷链车购置费用,降低流通损 耗。 (3)质量安全监管:每年安排2亿元检测经费,实 现全国种植基地抽检覆盖率100%,严惩滥用膨大剂 等行为。

  (1)职业果农认证制度:建议由农业农村部牵头 开展分级培训,颁发“阳光玫瑰种植师”职业资格证书。 (2)产业联盟建设:建议成立全国阳光玫瑰葡萄 产业协会,统筹标准制定、市场协调、技术交流,避免 区域恶性竞争。